(通訊員:韓書(shu) 原 攝影:韓書(shu) 原)2024年7月29日,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動物科學技術學院、動物醫學院豫農(nong) 實踐隊一行前往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牧原集團,就牧原集團周邊鄉(xiang) 村胡莊、田營的旱澇受災情況及農(nong) 村生活現狀展開實地調研。
今年6月中旬,南陽市的綜合氣象幹旱指數已達重旱或以上等級,短短一個(ge) 月後,該地又遭遇暴雨肆虐,出現由極端旱轉極端澇的旱澇急轉現象。在此背景下,豫農(nong) 實踐隊成員對胡莊和田營的村民進行走訪調研。
實踐隊隊員韓書(shu) 原和姚家浩用河南方言與(yu) 當地村民親(qin) 切交流,迅速拉近與(yu) 村民的距離。實踐隊成員問及今年的旱澇情況時,胡莊村民胡慶貴感慨:“今年老天爺真不讓人好過,旱時滴雨未下,玉米和芝麻幾近旱死。雨來之後,又下個(ge) 不停,花生、芝麻大片被淹。”經訪問得知,胡莊缺乏完善的灌溉手段應對幹旱,同時缺乏疏水係統抵禦洪澇。所幸,洪澇未對居民居住地造成嚴(yan) 重影響。
鑒於(yu) 村莊位於(yu) 牧原集團周邊,實踐隊也對當地村民的就業(ye) 情況進行了調查。田營村民田起鳳稱:“村裏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,有幾家在‘牧原’工作,還有的跟著別人幹工地,年輕人不願種地,很多地都租出去了。我隻種了點菜,夠自家吃就行。”經實踐隊實地走訪,發現村裏留守老人居多,收入微薄,生活依賴兒(er) 女接濟。“牧原集團”秉持經濟效益、社會(hui) 效益與(yu) 生態效益並重的理念,為(wei) 附近村民提供部分就業(ye) 崗位,為(wei) 鄉(xiang) 村振興(xing) 作出自己的貢獻。


走訪結束後,實踐隊成員蘇景表示:“一直以來,農(nong) 民靠天吃飯,如今更需依靠科技創新。若能借助科學技術手段有效應對旱澇災害,農(nong) 民就不必看老天爺臉色。當下農(nong) 村留不住年輕人,回鄉(xiang) 創業(ye) 仍是時代對當代青年的需求和挑戰,鄉(xiang) 村振興(xing) 任重而道遠。”
審核人:何啟蓋